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人人都該知道的經濟真相

內容簡介

  最辛辣、最諷刺的經濟寓言
  小心!當政府的手伸進我們的口袋……

  政府是什麼?自由是什麼?人們如何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這本150年前的經典寓言,將告訴我們:為什麼政府常犯錯、以及如何控制它。

  本書的作者弗雷德里克.巴斯夏(Frederic Bastiat, 1801-1850)是法國的經濟學家、政治家。

  經濟學大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曾稱讚他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經濟新聞記者」。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F.A. Hayek)稱他是政治經濟評論的天才,他說:「正如〈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這篇文章的標題,從來沒有人用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清楚地揭示理性經濟政策的核心困難和,我更願意說是,經濟自由的確切論述。」

  在〈看得見與看不見的〉(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這篇經典文章中,巴斯夏以一個小孩打破了玻璃窗為例,說明一個行為或政策,即使在當下有可以看見的結果(通常是某種利益),也可能有看不見的後果(通常是某種傷害)。然而,每當政府要推行新政策,往往只看到「看得見的」部分,忽略了「看不見」的部分,而導致政策失敗、人民受害,造成種種不公平。以破窗戶的寓言為開端,文中談到的主題包括:課稅、政府補助(產業、藝文活動、教育)、公共建設及公務員、貿易保護主義、就業問題等等。

  這篇文章寫於1850年,也是巴斯夏過世前的幾個月,當時法國社會剛經歷了1848年革命,整個時代潮流是社會主義大行其道、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國家高層貪腐。他力排眾議,著書立說,宣揚經濟自由、私有財產權的理念,以及為何應該採取自由貿易,並節制政府的權力。在他辭世百年之後,聲譽竄起,知名經濟作家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的名作《一課經濟學》即是以〈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為藍本而寫成。其中的破窗戶寓言,首次提出了「機會成本」的概念,雖然要到五十年後這個名詞才被確定下來。

  在另一篇名作〈論法律〉(The Law)當中,巴斯夏針對當時盛行的社會主義思想提出批判,說明政府施政不是萬靈丹,政府只應該擁有限定的功能,不能什麼都做;法律會被誤用,主要有兩個原因:不智的自私,和錯誤的博愛。本文同時探討人權、自由的真義。

  本書選錄巴斯夏兩篇最重要的文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與〈論法律〉,在當今台灣政府管制橫行、政策作為不彰的時刻,經濟政策應該怎麼做、政府到底該做什麼,本書都是最佳的借鏡。

作者簡介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Frederic Bastiat

  (1801-1850)是法國的經濟學家、政治家與作家,古典自由派經濟學的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源頭是賽伊(Jean-Baptist Say)、亞當.斯密(Adam Smith)、孔德(Charles Comte)等人的政治經濟學著作。他從1840年開始,在法國鼓吹自由貿易運動,著書立說,參與創立《自由貿易》(Le Libre Echange)週報,並針對社會的重要議題發表了大量文章與演說。他絕大多數的著作於1848年革命前後完成--當時的法國正急速走向社會主義、政府推出諸多管制政策、高層貪腐,他身為立法議會(Legislative Assembly)的議員,挺身而出為公民自由、私有財產制、自由貿易辯護。1849至1850年間,他與知名的無政府主義者普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曾經針對利息的正當性,展開一場激烈的論戰。

  巴斯夏在辭世百年之後,聲譽竄起,被視為自由經濟的偉大先驅者,影響了後代的海耶克(F.A. Hayek)、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羅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以及許多經濟學家。他的重要著作有《政治經濟學選集》(Selected Essays on Political Economy),其中收錄了他最知名的文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論法律〉;《經濟詭辯》(Economic Sophisms);《和諧經濟論》(Economic Harmonies)等等。

譯者簡介

黃煜文

  臺大歷史學碩士,專職譯者,近期譯作有《王者之聲》、《氣候變遷政治學》、《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威徹爾先生的猜疑:羅德丘宅謀殺案》與《當世界又老又窮》。

>>更多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人人都該知道的經濟真相,網路書店相關訊息

其他人也看過這些書籍

  1. 塔木德-猶太人的致富聖經
  2.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3. 平民保險王
  4. 早一點看懂趨勢的投資用經濟指標:從漢堡、房地產到金屬價格的景氣觀測技術
  5. 經濟學人權威預測:2050趨勢巨流



文章標籤

aa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思考性這件事

內容簡介

性,何以令我們深感歡愉,又備覺孤單?
有了性,人注定得在愛情與慾望之間擺盪;
但若沒有了性,人又會變得危險不已……

  請好好地,思考「性」這件事,因為當中就有幸福的處方

  ……我們內心深處永遠不會忘記自己與生俱來的需求:我們希望能夠以自己的本色獲得接納,不論我們的成就如何;希望透過身體的媒介為人所愛;希望受到別人的擁抱;希望別人能夠因我們肌膚的氣味而歡悅——就因為這種種需求,我們才會懷抱著不屈不撓的熱切理想,追求一個能夠與我們親吻共眠的對象。

  「我們投注在性事上的心思不會太多,只是思考的方式錯了而已。」狄波頓提出最深刻的性事觀察,協助我們探索性愛這種親密又刺激,但也經常令人困惑苦惱的體驗。

  狄波頓認為,廿一世紀的性愛注定必須在愛情和慾望、偷歡與忠貞之間尋求平衡。書中大談肉慾、戀物癖、婚外情與色情,坦率指出了現代性事當中的難題,並且提出洞見與慰藉,協助我們以更深刻也更明智的方式,思考我們所擁有或沒機會擁有的性愛。

  【人生學校系列】

  如果說人生是一所學校,
  艾倫.狄波頓幫你找來了最好的老師,給你立即上手的建議!

  在人生學校的課表上,你不會看到「哲學」「法文」「歷史」與「古典文學」這類科目,而是會看到「婚姻」「挑選職業」「養育子女」「財務焦慮」「死亡」及「改變世界」等課程。六本不同主題的勵志書,將為你帶來實用的建議,幫助你理清自己的情感,讓你在苦惱和困頓之時有所依憑。

  書系主編艾倫.狄波頓這麼說:
  在一個道德與實際生活都充滿了混亂的時代,勵志書迫切需要改頭換面重新出發。「人生學校」宣告了勵志書的重生,檢視人生的重大議題,包括金錢、理智、工作、科技,以及改善世界的欲望。

  《週日獨立報》這麼說:
  「人生學校」提供基本而務實的方法,協助我們從人生知識寶庫中取得無窮的思想珍寶。

  如何思考性這件事
  如何不為錢煩惱
  如何改變世界
  如何維持情緒健康
  如何找到滿意的工作
  如何在數位時代活得自在

作者簡介

艾倫.狄波頓   Alain de Botton

  英國最具特色的才子作家、哲學家、製作人。

  1969年生於瑞士蘇黎世,在瑞士和英國兩地受教育。通曉法文、德文、拉丁文及英文。現居倫敦。

  18歲入劍橋大學歷史系。23歲發表處女作小說《我談的那場戀愛》大放異彩,暢銷200萬冊;25歲入圍法國費米娜獎;27歲完成驚世之作《擁抱似水年華》;31歲出版《哲學的慰藉》,以古老的歐洲智慧為現代人療傷;33歲帶著滿腹詩書踏上大千世界的旅程,開講《旅行的藝術》;37歲用哲學、美學和心理學的角度,讓《幸福建築》顛覆我們對建築的既定看法,並提出「生活建築」(Living Architecture)計畫,邀請世界知名建築師參與設計,為大眾帶來現代建築的獨特體驗。2009年以其成果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任命為榮譽院士。2011年獲選為英國皇家文學學會院士。

  狄波頓在作品中探討現代生活的各種面向,並多次參與BBC等媒體的紀錄片拍攝,以極富風格的精采創作,向大眾指出哲學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近年更參與創辦了「人生學校」(www.theschooloflife.com),實踐他理想中的大學:以文化的功能協助一般人得到生活的方向感與人生智慧。

  狄波頓作品:《哲學的慰藉》《我談的那場戀愛》《愛上浪漫》《吻了再說》《擁抱似水年華》《旅行的藝術》《我愛身分地位》《幸福建築》《機場裡的小旅行》《工作!工作!》《宗教的慰藉》《如何思考性這件事》。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幸福建築》《我愛身分地位》《哲學的慰藉》《機場裡的小旅行》《工作!工作!》《宗教的慰藉》(先覺出版)等書。

>>更多如何思考性這件事,網路書店相關訊息

其他人也看過這些書籍

  1. 不愛會死
  2. 如何思考性這件事
  3. 男女大不同:火星男人與金星女人的戀愛講義
  4. 情色論
  5. 性愛國學課:從兩宋到明清



文章標籤

aa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位新分享時代:網路上的分享與交流如何改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內容簡介

  《Google會怎麼做?》作者傑夫.賈維斯 Jeff Jarvis最新力作

  社會日益公開透明,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如何妥善運用「分享」的正面力量,在個人隱私與公共性之間取得平衡?
  如何透過「分享」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拜網際網路所賜,我們的生活方式日益公開化。Facebook全球用戶超過7.5億(全美一半人口為用戶),每天用戶分享10億次。Twitter每天有1億條即時訊息,從開羅的解放廣場到北美大型商場都有用戶,話題多樣,從民主改革、各地天災到名人八卦皆有。協助我們與人分享照片、視訊、購物資訊、知識、行蹤和生活點滴的新工具,更是層出不窮。

  但轉變總會令人產生恐懼。許多人因為懷念較具同質性的大眾文化,以及受善意的隱私倡導者所影響,對網路和我們在網路上的分享交流方式深感畏懼,認為我們正因此變得更愚笨、粗魯、心煩意亂,且更容易被各種危險事物傷害。

  但傑夫.賈維斯(Jeff Jarvis)並不這麼想。在本書中,賈維斯將駁斥種種悲觀濫調,令人信服地說明「網路公共性」的新觀念,正創造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本書以大量訪談為基礎,介紹多位開創「分享」新產業的關鍵人物,其中包括如今已家喻戶曉的科技界名人——Facebook的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Google的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以及Twitter的埃文.威廉斯(Evan Williams)等。賈維斯亦將回顧歷史,輔以大量事實和個人經驗,指出歷史上的新事物(如印刷與攝影技術)面世時,引發的恐懼和抗拒往往驚人相似;而網際網路對商業、社會和生活的影響,將如古騰堡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深遠,有助於讓權力從舊體制流向大眾。此外,賈維斯亦將探討隱私的必要性及其限制,以助我們理解進而設法適當地保護個人隱私。

  網路造就的新分享時代,已深刻改變經濟、產業、法律、倫理,以及日常生活許多層面。但改變才剛剛開始,未來的面貌仍無法確定。「分享」帶來的效應,既能行善也可為惡,畏懼與抗拒無法解決問題。選擇權始終在我們手上,妥善釐清公共與隱私之間的界線,將是數位時代的你我無法逃避的責任與義務。

作者簡介

傑夫.賈維斯 Jeff Jarvis

  知名網路評論家,在個人部落格buzzmachine.com就媒體、新聞、科技與商業議題發表評論,並與科技名人李奧.拉波特(Leo Laporte)共同主持每週節目「本週Google」(This Week in Google)。現為紐約市立大學副教授、陶氏奈特創業新聞中心(Tow-Knight Center for Entrepreneurial Journalism)主任。著有《Google會怎麼做?》一書。

  Website∣buzzmachine.com/publicparts
  Twitter∣@jeffjarvis、#publicparts

譯者簡介

許瑞宋

  《哈佛商業評論》與葛洛斯投資展望特約譯者,曾從事新聞編譯、證券研究與財務審計工作。2011年獲第一屆林語堂文學翻譯獎。譯有《下一個失落十年投資之道》、《坦伯頓不敗投資法》、《如何評價一支股票》、《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及《未來,你一定要知道的100個超級趨勢》等書。(suisung@kimo.com

>>更多數位新分享時代:網路上的分享與交流如何改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網路書店相關訊息

其他人也看過這些書籍

  1. 塔木德-猶太人的致富聖經
  2.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3. 平民保險王
  4. 早一點看懂趨勢的投資用經濟指標:從漢堡、房地產到金屬價格的景氣觀測技術
  5. 經濟學人權威預測:2050趨勢巨流



文章標籤

aa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

內容簡介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一個有「思想犯」的年代。
六名年輕女性白白失去了青春、自由,甚至生命。

  「流麻溝十五號」是綠島思想犯共同的戶籍所在地。

  一九五○年代初,綠島新生訓導處曾經關過一批女思想犯,她們稱為「綠島女生分隊」。

  無法想像的監獄生活,出獄之日遙遙無期,對家人親友的掛念、對未來的茫然,衝擊著她們失去自由的心靈。出獄後,面對社會的歧視與生活的困苦,拼命求得一席之地。

  六十年後,我們終於聽到阿嬤們親口講出這些故事,透過僅存的書信、照片、記憶,帶我們回到那個荒謬的年代,一段如此獨特的女性生命史。

  張常美(省立台中商職一年級)──無辜的九十九人
  老蔣說:「寧可錯殺一百個,也不要放掉一個」,我就是其中的九十九個。

  黃秋爽(台北靜修女中三年級)──我家七人被抓
  我被判刑時,沒有拿到判決書,我爸爸也沒有判決書,因為家沒了,沒地址可以寄。

  張金杏(彰化大肚國小老師)──岩石縫長出的小草 
  我這個政治犯絕對要做給你看,我絕對要比那些沒有被關的人更厲害、做得更好,就是要走出來給你看。

  陳勤(台北福星國小老師)──天空在屋頂的那一端
  原本期待燦爛歲月的未來,不料婚後不久即遭無妄之災,身繫囹圄五年六個月又十六天。

  藍張阿冬(女兒一歲襁褓中)──帶著一歲女兒入獄
  他們來抓時,女兒才一歲多,我正抱著她餵奶,看他們一堆人進來,我的腳就軟了,手還抱著女兒吃奶。

  施水環(台北郵電局職員)──辭別尊顏,無日不思
  當每晚夢見慈祥的媽媽跪在神前為了您兒女祈禱,我眼淚暗暗地濕透了枕頭,只有您的來信,無時在我的身,入睡前一定拿起重念一遍。

本書特色

  1.本書與《青島東路三號》同為鄭南榕基金會策劃,黃子欽裝禎設計,近期出版的還有《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美援時代:鳥事並不如煙》等書,同以台灣近代生活為主題,是近期書市引人注目的話題焦點之一,也掀起許多年輕讀者重探台灣過去風貌的興趣。

  2.累積十多年、上百人次的採訪收集,篩選出最為完整的個人紀錄,並透過各種管道取得珍貴老照片、官方檔案、歷史影像、背景考證。白色恐怖時期非官方版的女性口述歷史,首次完整出版。

  3.書中收錄五位阿嬤的口述人生,有苦有樂、悲喜交集,跌宕起伏更甚小說情節,並佐以僅存的當時老照片及圖像,帶領讀者回到那個荒謬又現實的年代。書中最後一位主角施水環,是書中唯一一位被槍決的女性,只留下寫給家人的書信筆記以及生前照片,連死後的安葬地點皆不可考,但書信中她純潔的心靈與堅定的信念,令人動容。

  4.本書較少著墨於國族認同等政治議題,更多試圖探索女性柔軟的人格特質,從生活中積極奮鬥前進的精神。如同眾多猶太人及戰爭受難者的口述歷史,往往是受難後的自我療傷,而女性療癒歷史創傷的特殊意義,在本書中更得到彰顯。

作者簡介

曹欽榮

  鄭南榕基金會.紀念館董事兼執行長。成大工管系、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畢,台灣游藝設計公司負責人。曾參與台北228紀念館1997年創館整體規劃、展示設計,自2001年參與綠島人權紀念園區規劃、文史採訪、展示設計。長期收集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口述歷史。

鄭南榕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的成立,是為了紀念鄭南榕宣揚言論自由的理念,並促進台灣意識的覺醒,以推動台灣文化的振興。紀念館將鄭南榕自焚的自由時代雜誌社歷史現場,完整保存,並開放以供憑弔追思,館內陳列當時自由時代雜誌社的出版品,並定期舉辦相關活動,以見證箝制思想言論自由的時代。

>>更多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網路書店相關訊息

其他人也看過這些書籍

  1. 24個比利-多重人格分裂的紀實小說
  2. 英語的祕密家譜:借來的文化、逆勢成長的歷史、強制推銷的人類意識大雜燴
  3. 世界歷史圖鑑(附贈數位光碟)
  4. 橡皮推翻了滿清
  5. 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



文章標籤

aa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啊!日本:平成年間的巨變與羈絆

內容簡介

我們站在歷史上很重要的轉折點。
總有一天,人們會回顧當時我們是如何行動的。

從台灣看日本,最貼近也最生動的東洋政治學

  黯然下台的前首相菅直人為何重回街頭,變身反核傳教士?
  一場一場的反核訴求遊行,「週末革命家」的世代已然開啟!
  失去任意門的日本企業,又是如何向中國「借東風」?
  等了三十年的「台灣」身分改正,透露出什麼訊息?
  村上春樹十七年前寫的「黑色魔幻」,竟是現世的預言?
  偶像團體AKB48竟成為提振日本經濟的救星!?

  張瑞昌總結近三年來日本「第三次開國-東日本大地震」前後的困境,剖析其中的政局、民情與社會脈動,二零一零年開啟平成維新,二零一一年發生東日本大地震,二零一二年爆發釣魚台爭議及中國各地反日示威,三年來的東瀛政局紛擾不斷、經濟持續低迷,對日本這個國家及國民而言,無論是外在形勢或內部處境,刻正都面臨狂風暴雨般的強烈襲擊。尤其是三一一福島核災的慘痛教訓,很可能促使日本走向非核家園,進而成為決定大和民族今後二十年命運的分水嶺。

  扛著改革使命登場的前首相菅直人在批評聲中落寞下台;繼任的野田佳彥自比泥鰍,亦身陷反核、TPP與東海主權爭議,他是否能滑過三黨環伺的政局泥沼?作者從築地市場的叫賣聲探看日本經濟消長,從災區的鯉魚旗體會人心的緊密羈絆,從日本退休記者的憂心思考台灣的未來--日本人愛看三國,是因為必須學習在大國之間求生存,然而,誰是台灣的諸葛亮,而我們的「隆中對」又在哪?

  面對困局,他們怎麼面對:

  日本能否超越眼前的艱困,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絆」。與其哀悼、悲傷,不如團結一致,朝重建努力,向災區、全世界傳送這股『絆』的力量。--渡邊謙(藝人)

  即使意識到整個社會和組織都在緩慢倒退,很多人甚至因此裹足不前,但勇往直前,為新時代打下基礎,卻正是東大畢業生的使命!--濱田純一(東京大學校長)

  不要說「一個人不能做什麼」。一旦自己認定不可能,我們就不能做任何事情了。如果不想在臨終時感到後悔,就請大家開始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山口洋(搖滾樂團「HEATWAVE」團長)

  如果我的勇氣是魚,反射著陽光的河面都會由於其巨大與朝氣而更加耀眼吧!--伊(土反)幸太郎(作家)

  人們只有身處逆境才會帶來改變,但無奈的是,多數人經常安於現狀,以為自己始終處於順境之中。--松田康博(東京大學教授)

作者簡介

張瑞昌

  一九六五年生,台中人。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畢業。

  習慣文字思考,媒體工作經驗已逾二十年,現職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

  喜歡棒球、NBA,愛看日劇、電影、推理小說,還有單車、漫步、旅行。

  二零零四年秋天,應邀擔任朝日新聞客座研究員,從此展開一場不悔的知日探索……。

  著有《現代龍馬何處尋--寫在日本第三次開國前夕》。

>>更多啊!日本:平成年間的巨變與羈絆,網路書店相關訊息

其他人也看過這些書籍

  1. 24個比利-多重人格分裂的紀實小說
  2. 英語的祕密家譜:借來的文化、逆勢成長的歷史、強制推銷的人類意識大雜燴
  3. 世界歷史圖鑑(附贈數位光碟)
  4. 橡皮推翻了滿清
  5. 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



文章標籤

aa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

內容簡介

  1980、1990年代台灣民族主義在文化界傳播發展的高峰
  文化本土化或台灣化關鍵的二十年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蕭阿勤以《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一書
  做了深入清楚的描述與分析

  《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全書共分七章,及兩篇附錄,分析焦點從討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與戰後初期所出現的一些文學和語言的爭議、改革運動,到戰後的三十年台灣社會變遷,包括台灣文化民族主義在文學領域的發展、台語(福佬話)復興運動、台灣集體記憶、政治反對運動人士等。

  在當代台灣的歷史上,1980、1990年代,
  是台灣政治與文化的「本土化」、「台灣化」的關鍵時期。
  在這二十年中,台灣民族主義對文化界的改變,
  最顯著、最值得關注的是文學、語言、歷史這三個領域。

  台灣文學的成立、台灣本土語言運動的興起、台灣史觀的發展等,是文化本土化、台灣化的領頭羊,是台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cultural politics)的主要部分。

  《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紀錄1980、1990年代台灣重大的文化政治變遷,關注這二十年間文學、語言與歷史三個領域,研究本省籍「人文知識分子」在台灣民族主義的國族建構中的角色與作用,探討他們所從事的文化活動如何成為台灣民族主義政治的重要部分,又如何成為塑造「台灣性」(Taiwaneseness)或台灣國族特性的重要力量。

作者簡介

蕭阿勤(A-chin Hsiau)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專長為文化社會學與政治社會學,研究興趣包括民族主義、集體認同與記憶、歷史意識、時間、敘事、族群與世代等。著有Contemporary Taiwanese Cultural Nationalism (London: Rutledge, 2000)、《回歸現實:台灣一九七○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第二版,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10),與John Makeham合編Cultural, Ethnic, and Political Na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Taiwan: Bentuhua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更多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網路書店相關訊息

其他人也看過這些書籍

  1. 24個比利-多重人格分裂的紀實小說
  2. 英語的祕密家譜:借來的文化、逆勢成長的歷史、強制推銷的人類意識大雜燴
  3. 世界歷史圖鑑(附贈數位光碟)
  4. 橡皮推翻了滿清
  5. 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



文章標籤

aa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甲骨文的故事

內容簡介

甲骨學學者 李殿魁教授 審訂導讀
獨家收錄甲骨學權威.殷墟考古第一人 董作賓先生現存手稿!

  跟隨大師身影,重回考古現場,找尋漢字的源頭,
  重新看見殷商時期先民生活的樣貌,
  輕鬆走入橫跨三千五百年的文字歷史發現之旅!

  近年來,關於漢字的源起、演變、意義、發展等成為一大熱門議題。2006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殷墟選入世界文化遺產。甲骨文研究成為國際顯學。從頭認識甲骨文,也是重頭認識我們的「字」與「文化」。

  本書一方面援引中外知名的甲骨學權威董作賓先生的文章,他是當年第一線參與考古工作的學者,也是研究殷商史的巨擘,帶領讀者藉由甲骨文了解中國文字;一方面透過他的兒子董敏,重整父親的手稿和研究發現,重新回到過去,了解殷墟甲骨的發掘過程。

  書中除了將埋藏數千年的甲骨傳奇重現,也透過認識甲骨文和商人獨有的占卜文化,走入歷史現場,看見當時人們生活的樣貌。

  最後,書中也收錄了從人體、方位、動物、植物、數字、器物,七大方向的甲骨文,為文字探源尋根,例如:

  何謂「人」?一撇長一撇短、站著的才叫「人」。
  何謂「取」?用勝者右手拿著獵物的耳朵,要打勝才能「取」。
  何謂「筆」?人的右手拿著分岔成三的桿子為筆。蒙恬不是最早的發明人,毛筆早在商代就已經存在了。
  何謂「京」?高聳的屋頂,下使用巨大的木條架高起來,而這種貴族房屋聚集之地,就叫做京。

  從字形、字義到文字的小故事,收錄60個常見又有趣的甲骨文,讓讀者對於漢字的核心──甲骨文有全面的了解,進而更認識字裡蘊藏的豐富文化。

作者簡介

董作賓

  本名作仁,六歲入塾後,改名作賓,字彥堂,號平廬。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第一屆院士,為中外知名的甲骨學權威,也是殷墟考古的第一人,曾數度親身參與民初的殷墟發掘,發現大龜四版與貞人、將甲骨文分為五期、提出十個斷代標準、建構殷曆,以科學方法研究殷代的制度與地理,學術貢獻卓著。與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合稱為「甲骨四堂」。

董敏

  1936年生於南京,董作賓先生三子,畢業於中興大學森林系,為知名攝影家。

>>更多甲骨文的故事,網路書店相關訊息

其他人也看過這些書籍

  1. 24個比利-多重人格分裂的紀實小說
  2. 英語的祕密家譜:借來的文化、逆勢成長的歷史、強制推銷的人類意識大雜燴
  3. 世界歷史圖鑑(附贈數位光碟)
  4. 橡皮推翻了滿清
  5. 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



文章標籤

aa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京的腔調

內容簡介

中國著名知道份子,轟動北京代表作
◎ 中國當當網熱銷榜冠軍、改編同名賣座戲劇。
◎ 鳳凰網、新浪網推薦好書。
◎ 國際名導陳凱歌、易智言,香港知名作家歐陽應霽、中國名作家馮唐、余世存,中國新周刊,名音樂人黃韻玲、左小祖咒,兩岸三地文娛圈創作人一致推薦新銳作家!

  本書是中國媒體「中國第一知道份子」、中國大陸新周刊主筆胡赳赳二○○四至二○一○年的文字作品。

  本書為中國一線知名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觀察,也是一個習醫從文的湖北小鎮青年歷經十年於北京奮鬥的生涯,成為知名文化人的傳奇紀實。

  北京人民劇院名導演林兆華旗下的戲劇工作室,將本書改編為同名舞台劇,媒體則將本書喻為一個能夠啟發人們反思與腦力,充滿趣味的「文字的迷宮」。

  胡赳赳以媒體人的觀點、詩人的”腔調”、條列式的”句讀體”語錄,以及文化趨勢評論、詩句或寓言體故事,一一展現跨界新銳才子眼中的當代北京印象。

  ◎ 轟動中國話題之作,媒體爭相報導。

  ◎ 簡體版出版同年(2010),獲北京戲劇研究所所長林兆華親自率旗下劇團改編為舞台劇,探討北京年輕人生活動態,深獲共鳴,因賣座,同年二度映演,並進入中國藝文之都「北京」年度十大賣座戲劇。

  〈特別收錄〉
  * 用語、詞彙注釋:中國大陸用語與書中提及的文化、傳媒、娛樂界名人之完全注釋,讓繁體閱讀的讀者,能更加清楚作家所敘述的環境與細節,充分感受中國的人物與社會動態。

  * 北京都會影像— 中國知名青年攝影師 趙鋼 作品(攝影師簡介:一九七二年生,哈爾濱人,一九九六年大學畢業開始從事專業攝影,曾任職北京新京報與華夏地理雜誌,現為中國新周刊雜誌攝影師。)

作者簡介

胡赳赳

  中國作家,一九七八年生,湖北孝感人,十堰鄖陽醫學院畢業,求學時代為著名校園詩人,二○○○年時辭去實習醫師職,前往北京投入媒體工作,於十年間成為中國知名媒體人,同時身為專業藝術策展人、社會評論、藝評與文學創作者。現為中國新周刊主筆,與妻兒定居於北京市六環郊區。

  個人著作包括:隨筆集《布爾喬亞之癢》。詩集 《少年游:陳冰與胡赳赳詩合集》、《百感交集 》、《我不願被祖國視為英雄》。主編《中國微博英雄榜:有權懦弱》。文選作品《中國文字英雄榜:不曾苟且》。策展〈東成西就──知識份子的美學語境藝術展 〉(北京 798 藝術區)、〈紅處方──獨立映像藝術空間開館展〉、〈詩派──中國當代詩人繪畫十人展〉(四川重慶)。

>>更多北京的腔調,網路書店相關訊息

其他人也看過這些書籍

  1. 想念,卻不想見的人
  2. 我就是忍不住笑了
  3. 村上收音機 3:喜歡吃沙拉的獅子
  4. 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小野的人生思考
  5. 微笑刻痕【圓滿版】



文章標籤

aa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